2023年3月8日下午,“形势与政策”大讲堂第六十三讲在UIC大学会堂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王华平教授主讲,北师港浸大教务长李建会教授主持。此次讲座的主题是“ChatGPT的影响及其哲学思考”。
李建会教授主持讲座
王华平教授首先介绍了什么是ChatGPT以及其具备的优势。紧接着,结合应用实例,王华平教授进一步说明了ChatGPT所具有的强大功能。比如,ChatGPT可以完成各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可以设计实验、进行同行评议,可以充当搜索引擎等。
在这些广泛的应用背后,ChatGPT对我们的社会也产生了一系列影响。王华平教授认为,ChatGPT是把双刃剑。一方面,ChatGPT有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ChatGPT也改变了人机互动的方式。另一方面,ChatGPT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剽窃问题、准确性问题、就业问题、广义上的安全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王华平教授指出,一些学者给出了应对措施。这包括:坚持人类审查,强制诚信使用,制定问责制度、投资真正开放的LLM,和打造更智能的LLM等。
王华平教授讲解ChatGPT的影响及其哲学思考
接下来,王华平教授表示,ChatGPT还引发了一系列哲学思考。这些思考主要围绕着强人工智能展开。比如,ChatGPT有望实现强人工智能吗?王华平教授认为强人工智能实现的标志是机器通过图灵测试。而目前,ChatGPT显然还未能通过图灵测试。他将ChatGPT比喻为机器学习奶牛,吃进去数据,挤出来相关性。而仅靠相关性是实现不了人类智能的。同时,王华平教授还借助创造力这个概念,来阐述ChatGPT尚未达到人类的创造力水平。尤其是ChatGPT无法实现转换型创造力,即通过转换概念空间的某些维度产生新颖的观念。除此之外,在谈及强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的关系时,王华平教授强调,目前仍然是机器服务于人的阶段,但未来发展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现场学生踊跃提问
最后的问答环节,王华平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精彩的讨论与交流。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文: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陈采薇
图: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