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范建荣教授讲座精彩回顾

2023年4月12日下午,“形势与政策”系列讲座第六十七场于大学会堂准时开讲。本次讲座由UIC教务长李建会教授主持,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范建荣教授为师生们带来题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的演讲,带领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体现。

教务长李建会教授主持讲座

范建荣教授指出,纵观世界文明历史,除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之外,制度文明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就是制度文明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借鉴世界各国国家治理的经验教训,深刻总结了我国近代以来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提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和实现途径,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全方位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

范建荣教授介绍“国家治理”概念

接下来,范教授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作出了理论方面的思考。他引入了“国家治理”的相关概念,指出“善治”是国家治理的目标,是政府、市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体现为国家、社会和市场三方面力量纳入一个法治机制,促使国家权力合法、公平、公正、公开运作,社会组织自主、自治和自律,市场结构成本低廉、绩效高企运转。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需要,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在演讲的第二部分,范教授介绍了世界现代化进程视角下的“治”。工业革命尤其是18世纪以来,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数次现代化的浪潮,建成了不同的国家治理体系,走出了不同的道路,也呈现出相似的经验和规律,对于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需要规避的教训。范教授着重介绍了新加坡和印度这两个重要的亚洲国家的相关例子与经验。而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探索进程视角下的“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改革开放以前,是全能国家治理,在改革开放以后,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型国家治理。2013年之后,国家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点,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讲座现场

展望未来,应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范教授认为,应该深刻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在“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在经济保障、政治保证、文化内核、社会协同、生态基础都具备的条件下,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最大合力,实现最优效果,最终达到“治”的理想。

范建荣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例证丰富,以国家治理层面为切入角度为师生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内涵,既有理论高度亦有深切的现实关照,令观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亦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信心。



文: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郭巧瑜

图: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白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