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最新技术 把握时代脉搏——贾维嘉教授谈ChatGPT技术及其社会影响

2023年5月17日下午,由我校副校长(研究和拓展),研究生院院长,研究拓展及知识转移处处长贾维嘉教授主讲的“形势与政策”系列讲座在大学会堂开讲。我校教务长李建会教授主持了讲座。本次讲座的主题为“ChatGPT技术及其社会影响”。

李建会教授主持讲座

贾教授在讲座中首先分享了《易经》中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并由此引出了今天的话题:尽管并没有直接影响,ChatGPT技术正是建立在和阴阳对立类似的由莱布尼茨发明的二进制计算的基础上的。进一步,贾教授解释了什么是ChatGPT:它是一种可以和人类进行对话的强大的语言模型。

贾维嘉教授就ChatGPT的历史展开讨论

贾教授接下来回溯了ChatGPT基于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历史。他指出,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基本上可以和科技革命的历程相对应。人工智能诞生于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进一步,于1959年,Arthur Samuel提出了“机器学习”的概念。由此到1976年,人工智能进入到第一次的繁荣期。可是,由于运算能力不足、计算复杂度较高、常识与推理实现难度较大等等原因,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到了1976到1982年的低谷期。在1982年后,由于具备逻辑规则推演和特定领域回答解决问题的专家系统盛行及第五代计算机的发展,人工智能进入了第二次繁荣。但是,在1987年,由于技术领域再次陷入瓶颈,人工智能技术再次遭到反对。随着计算性能的提升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1997年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先后进入了复苏期和增长爆发期。

贾教授进一步又讨论了ChatGPT的工作原理。他提到,ChatGPT的学习过程其实和人的成长过程很类似,皆是由训练、指出正误得出来。他指出,ChatGPT的发展历史是来自于谷歌提出的Transformer模型。该原始模型拥有6500万个可调参数,而进入到GPT-3,亦即ChatGPT技术的基础,可调参数数量已经增长到1750亿个。他进而提到,拥有更大的可调参数量允许了ChatGPT基于“文字接龙”的逻辑,更精准的逐字对问题的答案寻找概率最大的答案。他又提到,作为ChatGPT对语言处理的基础,Transformer技术的优点在于其可以学会语句中所有的上下文、重点、语气。

讲座现场

贾教授最后以“未来已来”的话题结束。他提到,ChatGPT技术的发展让目前三个月之内就可以发生之前若干年才可以发生的事情。这种技术潮流的进步是无法禁止的。尤其是在插件的使用上,ChatGPT技术仍然有很多可以开发的空间。同时,他也提到了许多目前ChatGPT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他认为,ChatGPT可能会让当前社会更加“卷”,因为尽管不少雇主认为不会因ChatGPT裁员,他们仍然认为ChatGPT会极大提高生产力,因此是需要被更多人掌握的技术。此外,贾教授也提到ChatGPT会带来的一些伦理学问题。他提到,AI可能会引发“奶头乐效应”,使得人类在享乐中退化;也有可能存在人类造出毁灭自己的AI的风险。

讲座后,同学们与贾教授进行交流

在讲座后,贾教授和同学们就AI在查重中的运用、对人类创造力和人类社会阶级分层的影响、在犯罪行为中的使用,和一些技术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讲座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文: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白桦

图: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汪文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