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与哲学叙事

2023年10月25日,“形势与政策”系列讲座在大学会堂顺利举行。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国启教授以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与哲学叙事”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北师港浸大教务长李建会教授主持。

李建会教授主持讲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6月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张国启教授演讲中

本次讲座张国启教授立足“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理念确立、生成方式、原则方法、文化使命四个方面为同学们介绍了其生成逻辑与哲学叙事。

首先,张国启教授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出发,阐明坚定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要求。

其次,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方式方面,张国启教授关注“双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双创”这历史性的首创论述由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首次提出,其对象已由“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上升为整个“中华文明”。推动“双创”要求我们处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关系。

再次,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则方法方面,张国启教授为同学们阐释了 “两个结合”的内涵意蕴。“第一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普遍性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特殊性相结合,“第二个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补与契合。“两个结合”是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最后,张国启教授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再次带领同学们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号召青年大学生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新的文化使命也为高校和教育者们提出了立德树人、知行合一、探源寻根、守正创新、面向未来的内在要求,在加强新时代青年的历史教育中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讲座现场

新时代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先锋力量,承担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张国启教授倡导广大青年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新时代好青年。


文:通识教育学院 岳雨桥

图:通识教育学院 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