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8日下午,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定明教授为UIC师生带来了“形势与政策”大讲堂第八十一讲,演讲题目为“大数据与教育的未来”。这是一场跨界跨学科的思维碰撞,给现场的同学们带来了有意义的启发与思考。讲座由UIC通识教育学院副教授董铁柱主持。
董铁柱副教授主持讲座
杨定明教授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且正迅速进入并影响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看待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是我们每个人需要面对的时代课题。杨定明教授借用仓央嘉措《那一世》中的句子“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开篇,从 “遇见”大数据、“看见”大数据和“预见”大数据三个方面展开本场演讲。
杨定明教授演讲中
杨教授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材料和有力的数据,来展开说明我们如何“遇见”大数据。杨教授指出人类正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科技)时代进入DT(Data Technology,数据科技)时代,大数据已渗透到今天的每个行业和业务功能领域。我们现在每天吃饭、运动、浏览新闻、购买商品、甚至睡眠时,产生的数据都是海量的,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早已不再是读读书、看看报,更是与用“汗牛充栋”来表示信息量大的时代相去甚远。我们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个人的生活和生产。大到政府的管理,企业的经营,小到个人生活,都离不开大数据。与此同时大数据也带来国家数据安全问题、个人隐私权保护难题等。目前国家正在加快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的建设和管理,整合形成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建立完善政务大数据管理机制、标准规范、安全保障体系。
教育领域不可避免地受到大数据的冲击。从阿尔法狗打败围棋冠军柯洁到ChatGPT的问世,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教育该如何应变呢?可汗学院、Coursera、慕课(MOOC)、网易公开课、TED等线上开放教育资源的实践显示出大数据在教育方面的优势。我国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网络覆盖学校。教育资源的丰富和传播手段的便捷,让教育机会均等成为可能。大数据的加持更是能让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我们可以通过概率预测优化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在这个意义上,“因材施教”不再只是理想。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教育内容必将受到挑战。拥抱数据科技时代,将教育与科技更好更深度地融合是大势所趋。
讲座现场
然而,虽然科技为教育提供了软硬件各方面的支持,马斯克在与比尔·盖茨的谈话中却表示,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却唯独对教育的切实改变是小的。杨教授让大家反观现实中大中小学生对手机的沉迷、信息碎片化的危害、娱乐化对持续深度学习的冲击等,他指出教育的真正变革绝非技术层面上的变革那么简单,在线课程无法替代课堂教学的温度。回归教育的本质,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所独有的创造力、同理心、想象力和情感仍是不可取代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明确指出,“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人机协作能力等将成为人的必备能力。” 明确教育初心,才能让我们更好地“预见”大数据,让它在教育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文:通识教育学院 刘春华
图:通识教育学院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