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8日下午,“校长思政第一课”在大学会堂成功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北师港浸大(UIC)校长汤涛教授为师生们带来了题为“探索现代博雅教育”的精彩演讲,此次讲座亦是“形势与政策”系列讲座之一。本次讲座由北师港浸大(UIC)教务长李建会教授主持。
北师港浸大(UIC)是中国内地首所博雅型大学,“博雅教育”理念已在UIC生根发芽。在新学期伊始,UIC的师生们齐聚大学会堂,聆听汤涛校长的精彩演讲,共同探讨博雅教育的内涵与要求、博雅教育在西方及中国的发展,以及UIC博雅教育的探索,并就UIC未来的博雅教育的前景展开了热烈讨论。
首先,汤校长从现代教育思想和西方博雅教育发展历程的角度为师生们回答了“什么是博雅教育”的问题。“博雅教育”源于西方,古希腊时期已初具雏形,最初的含义为“适用于自由人”的教育,强调教育以追求知识本身为目的而没有任何功利的性质。随着博雅教育观念的发展和传播,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在内的世界知名学府成为传承博雅教育传统的重要场所。博雅教育的传统也在美洲大陆发扬光大,形成了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重视本科教育的文理学院模式。但是,工业革命的到来为传统博雅教育带来了冲击与挑战。由于大学教育日趋学科化、专业化,大学从博雅教育向通识教育过渡已成了不可阻挡的趋势。通识教育与博雅教育在哲学理念上一脉相承,是博雅教育为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而衍生出的新模式。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汤校长聚焦中国的博雅教育思想。尽管“博雅教育”是从西方引入的“舶来品”, 这种以人为本,旨在全面开发人的智力和心灵,从而培养出有知识、有思想、有技能、更重要的是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全面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与传统的儒家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儒家思想已为“博雅教育”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准备了肥沃的土壤。“学识广博”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从传统中国士大夫对养成君子人格的追求、战国稷下学宫的设立、书院教育的繁荣,到西南联大在炮火的洗礼中熠熠生辉、培养出一代大师,博雅教育在中国可谓历久弥新。
紧接着,在回顾了博雅教育在中西方的发展历程后,汤校长为师生们介绍了当代博雅教育的内涵与要求。面对人们对博雅教育过于阳春白雪的误区,汤校长回应道,博雅教育旨在培养具备理性、智慧、审美情操的全人,对于人的思想和个人发展都具有深远的促进作用。这种全人能以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与创新,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环境和这样的人对不同学科有广泛的认知和融会贯通的能力,条件下的工作。现如今,博雅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高等教育急剧学科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时代也为博雅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追求“博”,提倡跨学科、跨领域学习,追求知识的广博,同时,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追求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相统一;二是追求“雅”,丰富学识,提升认知,追求真善美的人生价值与意义;三是以本科教育为根本;四是以学生为中心;五是以教学为重心;六是注重教育体验与探索。
与大多数研究型大学不同,UIC作为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的第一校,不断探索着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博雅教育,始终致力于建设一流的博雅型大学。UIC建校近二十年来,坚持优质学术、英文教育、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办学特色,以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协同发展的博雅型大学为战略定位,不断创建和推进博雅型大学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同时,汤校长为同学们介绍了UIC的管理模式、学科建设、科研、师资、课程等方面内容,UIC在探索博雅教育的历程中已取得丰硕成果。
最后,汤校长与UIC的师生们共同展望未来UIC的博雅教育。UIC珠海创立,引进西学,弘扬国学,走出了中国教育国际化的新路。面对新的发展机遇,UIC将以高质量的专业师资为支撑,推动发展特色研究领域,结合博雅教育特色,按照社会需求培养文理兼通、全面发展、认知丰富的全人。在校园建设方面,汤校长为师生们描绘了二期校园建设、打造大学文化小镇的蓝图。
UIC的博雅教育在现代与传统、国际与本土的碰撞融合中铸就创新的教育文化品质,探索出现代博雅教育新路。相信未来UIC的博雅教育将更加优异!
在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围绕学校发展、校园生活等方面与汤校长展开热烈讨论,汤校长就同学们的问题一一作出答复。本次讲座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通识教育学院 岳雨桥
图:通识教育学院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