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建设的意义与实践路径

2024年3月27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图书馆直属党支部书记、副馆长路淑英教授为UIC同学们带来了以《文化强国建设的意义与实践路径》为题的精彩讲座。本场讲座由北师港浸大教务长李建会教授主持。

李建会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路教授就指出,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中,“文化强国”作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之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随后路教授从“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定文化自信与实现民族复兴”以及“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与实践路径”三方面对讲座主题进行了生动详细的阐释。

路教授首先从词源学、社会学、各位文化学者的阐述中向大家展现了“文化”一词的含义,并从文化的不同类型、在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等角度剖析文化的重要性,指出何以文化成为一个民族的灵魂与精神支撑。随后路教授运用了多个生动的案例分析了文化软实力在国家战略中的体现,以及文化作为软实力的影响力、吸引力与感召力。

路淑英教授在演讲中

路教授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它的根基首先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这也是中华民族独特价值体系的精神来源与密码。其次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和强大支撑来自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路教授回顾了诸多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向大家阐释了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得以彰显和巩固。

最后,路教授援引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五大部署并做出总结,再次强调了建设文化强国具有回应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民生需求、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使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引导文化产业新发展格局等重大意义。

讲座现场

路淑英教授通过两个小时的讲座,将文化强国这一国家战略方针阐释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这必将在同学们心中埋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并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更好地担负起文化使命,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魂塑形赋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实践中做出贡献。


文:通识教育学院  汪文茜

图:通识教育学院  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