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北师港浸大“形势与政策”大讲堂第100讲在演艺厅顺利举行,主讲嘉宾香港廉政公署特别顾问、原国际反贪局联合会主席、原香港廉政公署专员、原香港入境事务处处长白韫六先生与UIC师生分享了香港战胜腐败的成功故事。北师港浸大校长、香港人文学院院士陈致教授主持讲座,对白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
陈致校长主持讲座
白先生主要介绍了香港自1898年起社会的贪污状况及廉政公署(ICAC)建立的背景、三管齐下惩治贪腐的策略以及香港市民和国际社会对香港廉洁程度的评价。
首先白先生按照时间顺序带大家回到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之前的香港社会。在当时港督的治理下,虽然也有相关反腐败的条例,但反腐败却是越反越腐。在那个年代,各行各业几乎都有腐败行为,警察走在路上可以“光明正大”向商家索要钱物,去医院看病医务人员要收茶钱,收取挂号信也要另支付费用。民众对于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怨声载道,1960年代爆发的两场反英抗暴事件使港英当局认识到反腐败事关香港稳定。但直到1973年香港警察九龙总警司葛柏(Godber)因贪腐接受调查期间出逃的事件引起香港市民大规模游行示威,时任总督麦理浩(MacLehose)决心采取反腐败行动 。“有识之士一般认为除非反贪部能脱离警方独立,否则大众永不会相信政府确实有心扑灭贪污。”1974年2月15日,香港廉政公署正式成立。廉政专员由总督委派,直属于香港总督,并且对总督负责,其他任何机构任何人,都无权干涉廉政专员的工作。
白先生介绍说,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后,采取了“调查”“社区关系”以及“防止贪污”这三管齐下的策略来展开肃贪倡廉工作。廉政公署在调查过程中严格遵守专业守则,以不偏不倚、无惧无畏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完成了许多大案要案的调查和执法工作;同时在社会和社区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向市民宣传廉洁的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是通过科技和新媒体等面向年轻一代进行宣传和教育;《防止贿赂条例》《廉政公署条例》等法律条例覆盖面广,赋予廉政公署广泛调查权力,以有效打击贪污。
2024年,香港廉政公署成立50周年。白先生说,正是在长期的不懈坚持和努力下,香港市民对廉政公署建立起了非常高的信任度。现在廉洁已成为香港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根据“透明国际”发布的“全球清廉指数”,香港自1997回归之后的20多年来,排名处于11-18位,清廉水平长期保持在世界前10%。“香港,胜在有你和ICAC”不仅是廉政公署的宣传语,也是现在香港社会极具竞争优势的原因。
白先生演讲中
反腐败问题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反腐需要国际社会的通力协作。白韫六先生为前任国际反贪局联合会(IAACA)主席,这是一个独立及非政治性的反贪组织,于2006年成立,专责推广及促进有效落实《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并协助全球各国反贪机构预防和打击贪污。目前,已有超过150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反贪机构加入联合会成为会员。
反贪没有必胜的方程式,需要长时间多方位的有效参与和配合,才能取得一定成果。白先生在演讲最后如是说。
在场师生对白先生的讲述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问答和互动。师生就香港反腐的成功经验对内地反腐事业的启示等问题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交流。
讲座最后,陈致校长为白先生致送纪念品,感谢他在百忙之中来到UIC与师生畅谈。
陈致校长致送纪念品
现场听讲、师生互动
嘉宾大合影
自2020年9月开始,北师港浸大“形势与政策”大讲堂已开设100期,主题涵盖思政、文学、历史、农业、音乐、外交、人工智能、传播、心理等众多专业,紧扣时代热点,结合学理性和现实性,成为UIC思政教育的特色之所。
未来,北师港浸大“形势与政策”大讲堂会有更多精彩,思之乐之。期待在这里,更多有益的知识和见解相互碰撞,更多样的话题和人物展示锋芒!
文:通识教育学院 张孟雅
图:通识教育学院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