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1日下午,新学期“校长思政第一课”,也是形势与政策大讲堂第一百零一讲在UIC大学会堂成功举行。北师港浸大校长、香港浸会大学讲座教授陈致教授为在场师生带来了题为“你的大学——UIC”的精彩演讲。本次讲座吸引了两千多名学生到场聆听,大学会堂上下两层座无虚席。陈致教授从事多领域研究,涵盖古典文学、中国早期文化与历史、中国古代诗歌、出土文献与古文字(金文与简帛文字),以及明清学术史。本次讲座由北师港浸大教务长李建会教授主持。
校长思政第一课开讲
讲座一开始,陈校长首先向大一新生们讲述了如何完成“迈向大学第一步”。一方面,与中学的“被动选择”不同,在大学生活中,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陈校长鼓励大家积极地适应大学生活,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校园环境和资源,如何进行高效的时间管理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人际关系和心理调适等方面。当然,在培养主动性的同时,UIC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帮助。比如,导师关顾计划/朋辈导师(MCP),活动与社团,以及高桌晚宴等,旨在为学生们解决大学初期在各方面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提供关怀和辅导,以及丰富的大学生活和特别的文化体验。另一方面,就是夯实英语基础。UIC是英文授课的环境,需要同学们完成从高中的“学习英语”到UIC“用英语学习”的转变。陈校长结合自身经历,向同学们介绍要如何适应英文授课,养成用英文学习的习惯和提升自身语言能力等。同时,学校也为大家提供了很多支持,从课程上的,到设备与资源上的,再到搭建国际视野平台,以及积极拓展合作机遇等。
李建会教授主持讲座
接下来,针对大二和大三阶段,陈校长给出了极具实操性的建议,涉及到学生们的专业学习、科研与实习规划等方面。就专业学习而言,UIC的课程设置与内地高校稍有不同。既有专业课教育,又通过核心课、通识课和自由选修课等方式来开阔学生视野,再加之全人教育的课程,希望达到一个专业精深,兼备视野的效果。除此之外,以小组作业为代表的多元化评估也助力专业精深,以及国际化课程体系等为学生提供探索更多领域知识的空间。在科研和实习规划方面,UIC也为大家提供丰富的科研机会,助力学术精进。同时,北师港浸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与UIC职业发展协会(CDA)为学生实习与就业提供全面支持和建议,举办各类活动,比如,职业发展分享会、学生实习分享讲座、简历大赛等。
陈校长还就未来的升学与就业与同学们进行了分享。陈校长认为,很关键一环就是同学们自己要对未来的升学和就业有一些远景的规划,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对UIC的同学们来说,国际化文凭助力升学,开启全球学术新篇章。而国际化师资队伍也将助力学生迈向更高学术殿堂,为同学们打开国际名校通路。在就业方面,UIC毕业生就业去向囊括多个领域,从政府机关到国企,再到科技行业、金融行业等。此外,利好政策也为UIC毕业生们赴港就业提供机会。总之,陈校长希望同学们能够双向规划,兼顾不同的人生方向。
现场同学在认真聆听
最后,陈校长向同学们介绍了博雅之道,即UIC博雅教育的理念。其中,陈校长提到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通识教育的优势就是跨学科思维,全人发展和增强适应力与创新力等。这也恰好是北师港浸大的办学特色,包括了注重学生的全面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规模小、师生互动多,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体验式学习,以及集合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讲求文理兼通等。再有,通过融合中西、贯通今古的博雅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人。陈校长指出,大学里的博雅和人文教育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会有积极的深远的影响。北师港浸大既不是简单复制西方教育,也区别于国内传统大学,既有接轨国际的学术标准,对教学严格要求;又根植中华文化,在中国土地上打造一所国际化的博雅大学。
陈校长寄语同学们
明年UIC也将迎来二十年大庆。陈校长认为一个大学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它所培养出的学生的表现。而UIC的毕业生们,无论是选择继续深造,还是在各行各业中不断发展,长久以来都是广受好评。在讲座的尾声,陈校长希望同学们始终保持好奇心、进取心、同理心,成为拥有出众的综合素质的国之栋梁。
现场学生积极提问互动
在问答环节,同学们就学业课程、校园生活、学校发展等方面与陈校长展开积极的交流。同学也就校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陈校长都一一作了解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文:通识教育学院 陈采薇
图:通识教育学院 杨勇/新闻公关处 何秋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