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梦清源,创见未来:郭少棠教授阐释如何在复杂的世界找寻生命的意义

2025年10月25日上午,北师香港浸会大学通识教育系列讲座第九讲《心梦清源,创建未来——在复杂的世界中,活出生命的辽阔》在T5-105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国际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北师港浸大创校常务副校长郭少棠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贯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学术盛宴,分享了他对于生命成长、教育本质与时代担当的深刻洞见。通识教育学院院长郭海鹏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


郭海鹏教授介绍主讲嘉宾


开场时,郭少棠教授以回顾创校经历、观看校友制作的宣传短片以及阐述博雅教育理念为切入点,提出了博雅人生的三部分策略:一是“清源”,即解释如何向内扎根;二是“心梦”,即了解怎么向外连接;三是“创见”,即明确怎样向前建造。


郭少棠教授演讲中


  在第一部分“清源”中,郭少棠教授展示了他离开学校时同学为他写下的寄语和编写的网站手册,分享了这些内容如何赋予他内心力量,支持他在其他大学宣传和开展博雅教育。同时郭教授也回顾了很多刚建校时期面对的困难,比如同学和家长最初对博雅教育的不理解等。接着,郭教授旁征博引,验证困境可以激发人的潜能,我们需要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寻找内在的稳定,涤荡焦虑、既博且雅、返璞归真。


现场嘉宾及师生校友认真聆听


在第二部分“心梦”中,郭教授提出,既然清源的地基已固,心梦的灯塔又将我们引向何处呢?郭教授将人生比作艺术品,强调掌握主动权的重要性,鼓励大家融入更大的联系网络。从“线性人生”到“组合人生”,成为一个‘人’的集合体。郭教授简单阐述“网络思维”,并举例林徽因女士追求自己学习建筑学的梦想来引导广大学子要活出“T型人生”,向外探求人生意义。

  在第三部分“创见”中,在我校20周年校庆的背景下,郭教授融合东西方文化,阐释博雅教育的意义。他指出,学生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希望大家建立“创见”的未来。他以达芬奇、苏轼、王阳明等为例,说明博雅教育如何激发潜能,让学生在多元文化融合中开拓视野。希望在下一个“20周年”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拥有创见的未来。

讲座尾声,郭海鹏院长向郭少棠教授赠送了我校建校20周年纪念品以表感谢。在最后的互动环节,郭少棠教授与校友及同学家长围绕主题“活出生命的辽阔”展开了深入探讨,阐释了“辽阔”是一种“空”的境界,这也是一场关于生命观的深刻交流。同时,他还与现场同事分享了“四维教育”理念,指出这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反思,更加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


郭海鹏院长向郭少棠教授致送纪念品


  整场讲座思想深邃,情感真挚,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现场掌声经久不息。本次讲座吸引了广大师生与校友积极参与,现场座无虚席,同时有众多校友在线上观看直播。(讲座回放请点击: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K1KBkE5s/

本场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对于生命的意义的探讨与思考。它深刻揭示了通识教育的核心使命——不在于填充碎片化的信息,而在于塑造完整的人格,建立学生与历史、家国、社会和未来的连接。郭少棠教授分享的艰难奋进的“创校史”和“向内扎根,向外生长,向前建造”的成长观,为身处复杂世界的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指引,激励师生们在“心梦清源”中找寻方向,在“创见未来”中实现自我价值。


图文|马若涵 张钰涵

审核|通识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