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课程(GEP)

通识教育课程

秉承香港浸会大学(HKBU)通识教育课程的目标,北师港浸大通识教育课程(GEP)旨在为全面的大学教育提供基础。学生必须完成18个学分的通识教育(GE)课程:



课程级别

课程类别

学分

第一级 基础课程

价值与人生 ^

3

量化推理 ^

3

历史与文明 ^

3

第二级 跨学科主题课程

文化、创意与创新 ^,或

6

科学、科技与社会 ^,或

可持续小区发展 ^

第三级 通识总整课程

服务学习^,或

3

服务领袖教育^,或

体验学习^,或

跨学科专题研习^

必修学分

18

^表示每个课程类别中,有一系列课程可供学生选择。这些课程由其他学院开设,并由通识教育委员会监督和协调课程的规划和发展。


完成通识教育课程(GEP)后,学生应能达到以下预期学习成果(PILO):


PILO1

运用历史文化视角解析当代问题;

PILO2

将各种价值体系运用到个人、职业和社会/政治决策中;

PILO3

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并为社会、经济、商业、文化和政治策略的实施提出建议;

PILO4

将专业与跨学科专题知识相联系;

PILO5

运用各学科间的联系,深入了解当代个人、专业和社区情况。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GEP)开设三个级别的课程,从基础课程到主题课程,再到总整课程,逐步建立对世界的丰富认识。


第一级 基础课程

第一级课程有三个类别:历史与文明、量化推理和价值与人生,每个类别下都有一系列课程可供选择。学生须在三个类别中各学习一门3个学分的课程,共9个学分。


本级别的跨学科课程使学生能够:

  • 运用历史文化视角解析当代问题;

  • 将各种价值体系运用到个人、职业和社会/政治决策中;

  • 认识到日常生活中量化数据的价值和局限,如媒体或公开报道,并有效使用量化数据进行透彻分析。



第二级 跨学科主题课程


第二级所有课程都是跨学科、以主题为基础的: (i)文化、创意与创新 (ii)科学、科技与社会 (iii)可持续小区发展。每个主题下都有一系列课程供选择。学生须在任意一个或两个跨学科主题下学习两门3个学分的课程,共6个学分。


本级别的跨学科课程使学生能够:

  • 将专业与跨学科题知识相联系,并运用各学科间的联系,深入了解当代个人、专业和社区情况

  • 推广北师港浸大全人教育理念。


第三级 通识总整课程


这个级别也有一系列课程可供选择。学生须在任一类别下学习一门3个学分的课程。主修专业可以决定是否将这3个学分的项目/课程计入主修或辅修要求,但不计入选修。如果某个项目/课程被重复计算在通识教育以外的要求内,学生须学习另一门课程来补齐这3个学分,以达到通识教育课程或毕业要求。


跨学科的通识总整课程和专题研习使学生能够:

  • 综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为解决社会或全球问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 重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 将课堂上和体验环境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当地、区域和全球社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