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驻校作家和学者做客文化沙龙

201359日,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驻校作家、台湾成功大学教授苏伟贞女士和香港浸会大学语文中心副教授胡燕青女士做客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主办的文化沙龙活动,与UIC师生一起分享创作经验,畅谈文学与人生关系,并与现场师生展开广泛交流。

文化沙龙现场

苏伟贞教授首先发表题为《浅谈台湾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议题及女作家写作的起飞》的演讲,分析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台湾女作家在写作中女性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过程。

她认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自大陆来台的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内蕴着对女性卑微现实处境的深切同情和真实表现,为后来女作家写作中自我意识的觉醒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到1980年代,一批女作家如袁琼琼的作品《自己的天空》,以一种看似柔弱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在对抗男权压迫时的坚韧的能量。而1990年代的作家曹丽娟,更以一篇《童女之舞》,不仅仅诉说女性反抗男权社会的坚韧,更超脱于性别意识之外,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同性和异性,展现人性内在的多面性尤其是善的一面,是女作家写作中非常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

苏伟贞介绍台湾女作家写作的起飞

接着胡燕青为大家做题为《诺贝尔奖得奖诗人特朗斯特罗默的几首短诗》的演讲。特朗斯特罗默是瑞典诗人,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参加文化沙龙的同学对诗人并不熟悉,但她通过逐字逐句的细致解释讲读,引领同学们从看似简单的小诗中,品味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胡燕青分析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的作品

胡燕青还鼓励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放开思维,发散性地阅读、理解诗歌。同学们为诗人,也为讲解者的精彩语言所感染,到了最后,随着胡燕青同声诵读起来。

随后的问答环节,两位作家非常认真细致地回答了同学们的各种问题。她们的演讲以女性的视角关注文学创作,体验文学魅力,温婉细腻的审美与讲析使参加沙龙的同学如沐春风,增加了对文学的兴趣。


同学们踊跃提问

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主任伍鸿宇博士出席并主持文化沙龙。协理副校长陈焕贤博士向两位作家赠送纪念品。

协理副校长陈焕贤博士向胡燕青女士(左)和苏伟贞教授(右)赠送纪念品

参加文化沙龙的学生与嘉宾合影

 

 /图:杨勇
编辑:余媛滢
(来源:中国语言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