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震撼中国文坛。当一切甚嚣尘上的狂热都渐渐消退的时候,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究竟莫言给UIC的同学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为了探讨这一问题,UIC中国文化研究所的冯瑞龙教授和UIC中国语言文化中心的杨勇讲师于10月23日中午在师生活动中心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对UIC同学的启示”专题讲座。
冯瑞龙教授和杨勇老师与同学们交流
冯瑞龙教授分享莫言获奖带来的启示
“莫言所带来的,首先是一种坚强乐观的精神,”UIC中国文化研究所的冯教授说:“莫言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坎坷。他小学毕业就失学了,后来就参了军,他并不是一个能悠闲地在宽敞明亮的房间里写作的专职作家。所以,我们第一要学习的,就是他那种积极生活的态度:Don’t flow through the life, make waves. 当生活给了我们酸柠檬,要学会把它做成柠檬茶。就像生活给了莫言坎坷,他却为我们奉献了那么多精彩的小说。”
同学们专心的听着讲座
冯教授还鼓励同学们多读与GPA无关的书。他说,莫言并不是一个学中文的作家,他曾经是一名文艺兵。同样的,很多知名作家也不是中文系毕业的。大学读书只是四年,他希望同学们有终身学习的精神,把学习当作一辈子的事情来做,不能只看眼前。要学会涉猎不同方面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生活经历。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同样也是成功的源泉。
“同时,莫言获文学奖也意味着中国文化正在不断走向世界,中国乡土文学也有了自己的世界认同和全球影响力,以前很“土”的作品也渐渐被世界接受。”冯教授说到,“处在中国对外交流前端的UIC学生,更要学会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像莫言的作品一样,走出国门,不仅是学习其他先进文明,同时也可以宣扬中华文明。”
最后,冯教授勉励同学们在平时练好“武功”,以便像莫言那样,在机遇到来的时候大展身手。冯教授讲道:“莫言当年凭借《透明的红萝卜》一炮而红并不是侥幸,在此之前,他付出了很多的汗水,不管是收集素材,写作还是修改,十几年如一日,正是这样台下十年功的付出才是他成功的秘诀。UIC的同学应该利用大学的时光努力学习,积累能力,这样才会在日后的工作中成为成功者”。
讲座结束后杨勇老师与同学交流
座谈会结束后,台下的同学们针对乡土文学与现在中国文学走向与主讲嘉宾们讲行了交流。冯教授认为现在中国文学正在走向城市文学,像当下最火的韩寒,郭敬明,就是城市文学的代表。而老一辈的作家,也在向这方面靠拢,比如说莫言也会写《红树林》这样的城市文学作品。
讲座上,杨勇讲师还为大家介绍了莫言的作品和写作风格,他讲到:“莫言可以说是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写作风格发轫于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在他的小说中,充满了汪洋恣肆的想象力,既有夸张,又反映现实的写作风格在他的获奖作品《蛙》中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他的作品主要就是描绘乡村生活的。但是与寻根文学的一般作者不同,他主要是在找寻存在于中国人性格深处狂野,自我解放的一面。”
会后,记者采访了在场同学,当被问到莫言给他带来了哪些启示,大一市场营销的郭同学表示,座谈会打破了很多他的固有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力。而莫言获奖也让他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文:翟健博
图:杜莎莎
编辑:谢子薇
(来源: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