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日-3日,应中国语言文化中心邀请,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驻校作家阎连科先生做客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主办的文化沙龙活动,与UIC众多师生一起分享创作经验,畅谈文学与人生关系,并与现场师生展开广泛交流。
5月2日晚,阎连科先生在图书馆2楼学习苑进行了一场小型创作经验座谈会,我校文学社社员及其他多位热爱文学的同学们聆听并和阎先生交流互动。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区丽冰女士、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主任伍鸿宇博士出席并主持。
![]() |
阎连科先生在演讲中 |
阎先生首先谈到文学、作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他认为,文学应该为人服务,对人性承担,对社会反思与评论,而不能为政治服务。为政治服务的文学,只能流行一时,不能超脱于时代的局限。中国广大的市场,可以让一个作家轻易成为富商、明星乃至前呼后拥者,但这并不能代表他作品的文学价值。阎先生语重心长地劝现场同学趁着年轻,多读一些好书。他说,人最好的读书时光,其实是十五到三十岁之间这短短的十五年左右的时光,在这一段时间里,人的性灵、情感、闲暇以及外部环境,都是最合宜于阅读的。阎先生说,"你现在读什么样的书,将决定你后半生做什么人,写什么样的文章。"因此,他提倡不拘束地阅读,无论是流行的尔康还是经典的莎士比亚,都不妨拿来看看。但阎先生同时强调,有了一定阅读经验后,最好能做到有选择性的阅读,多读经典好书,不为流行所迷惑。
|
座谈会现场 |
随后的互动环节中,有同学提问阎先生对于现实主义看法,阎先生表示真正的现实主义,不只着眼于对当下的描绘,它要表达对人类深沉的爱与对社会的深刻批判;也有同学问到科幻小说的问题,阎先生说科幻小说启发人的想象力,值得看;最后还有同学发问文学是否应承担起改良社会的职责,阎先生的观点是,文学不一定能改变社会,但它一定要关注社会,并唤起更多人的良知与承担。
![]() |
![]() |
![]() |
![]() |
|
同学们踊跃提问 |
5月3日上午,阎连科先生出席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举办的文化沙龙活动,并发表题为《面对现实,做写作的叛徒》的主题演讲。UIC众多师生参与并聆听发言。 吴清辉校长出席文化沙龙向阎连科先生致送纪念品,并致欢迎辞。吴校长表示,他当年与钟玲教授一起创建浸大国际作家工作坊,目的是为了大学的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今天UIC的学生有这样的机会与这些著名作家面对面交流和讨论,应该值得大家珍惜。
|
吴清辉校长向阎连科先生致送纪念品 |
随后的演讲中,阎先生首先指出,当前中国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多变,人性的阴暗面似乎也暴露更多。但当今中国的文学写作,却恰恰逃避了这一点。阎先生认为,文学是人学,应以人心人性为中心。写作不能只是为了出版,为了挣钱,为了迎合读者。一个作家的一生,至少要有一次或者不止一次,去超越政治、社会、利益、思维定势所施加于他的限制,真正超越地在写作中发挥心灵的自由与才情。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阎先生说,他愿意做一个当今中国文学的"叛徒",他要背离的正是那种流于庸常的语言与思维方式。阎先生精彩的发言以及彰显出来的胸怀与担当,获得了在师生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
阎连科先生表示愿意做一个当今中国文学的“叛徒” |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就自己关心的作家作品、社会人生等纷纷向阎先生请教,阎先生都一一做了精妙的回答。
|
文化沙龙现场 |
![]() |
![]() |
![]() |
![]() |
|
同学们踊跃提问
![]() |
![]() |
阎连科先生 |
在作品上签名留念 |
|
阎连科先生与中国语言文化中心部分老师及同学们合影 |
|
吴清辉校长感谢阎连科先生来访并赠送我校学生自办刊物 |
撰稿:杨怀智
摄影: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编辑:中国语言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