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下午,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的王华平教授应邀在线上为UIC的师生们带来了“形势与政策”大讲堂第五十八讲——认识你自己:人工智能与人类心灵。本场讲座由北师港浸大教务长李建会教授主持。
北师港浸大教务长李建会教授主持讲座
王华平教授首先从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引出了“认识自己”这样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进而引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于“我是谁?”的思考。他指出,早期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主要在于活人和死人的区分,认为人是由身体和X组成,而对人自身的认识就在于对这个X的理解,中国的道家文化、印度文化、古希腊文化对于X都给出了不同的解释。随后,王教授又介绍了希腊古典时期关于认识自己的三种范式,分别是柏拉图的“二元论”、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论”以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王华平教授介绍古希腊哲学的灵魂学说
虽然这些古希腊的哲学家们早就对灵魂进行了探究,但是心灵哲学成为一个哲学分支还得追溯到笛卡尔。笛卡尔认为灵魂和身体是两个不同的实体,但这两个不同实体如何互相产生作用,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解答。王教授指出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就是用一种科学的方式研究灵魂。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人们也产生了借助计算机来揭示人脑的奥秘、认识心灵的想法。
紧接着,王教授介绍了机器功能主义、图灵测试、John Searle的“中文屋”论证、蓝脑计划等理论和实验,展现了人类认识自我的路上是如何一步步深入探索的,并指出虽然人工智能在帮助人类认识自己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有许多的探索空间留待发掘。
讲座结束后,李建会教授也就John Searle的论证与王教授进行了探讨交流,亦有学生表示对心灵哲学很有兴趣,请王教授推荐相关书籍阅读。讲座虽然圆满落下帷幕,但对于心灵、灵魂的探索还将继续着。
文: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汪文茜
图: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蔡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