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6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刘世勇教授为UIC师生带来“形势与政策”系列讲座第五十七讲:《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全球视角的思考》,吸引了1200多名师生于线上线下参与听讲。北师港浸大教务长李建会教授主持了讲座。李教授指出,在刚结束的二十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可见,国家极为重视创新及科技人才在发展中的地位。
北师港浸大教务长李建会教授主持讲座
刘世勇教授以美国前不久公布的《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作为引子,在这份报告中列出了多项值得关注的科技发展趋势,包括数据分析、智能手机与云端应用、网络安全、个人隐私、增材制造、混合现实、先进材料、量子计算、合成生物科技、社交网络与社会授权、太空科技等等,点明了技术与科技创新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接下来刘世勇教授从创新理论沿革、全球创新趋势、创新发展方向、影响创新发展的因素、创新案例分析、国别及地区比较分析等六个方面详细讲解了当下世界发展中的创新趋势。创新理论包括西方创新理论(新古典学派、熊彼特学派、制度创新学派、国家创新学派等)、马克思的技术创新理论以及其他创新理论。而技术创新发展主要经历了五种模式,技术革新在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当下技术创新发展趋势主要集中于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与新材料、人工智能与国防这五个领域,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则集中在共享经济、移动支付、网络购物以及科技金融四个领域。
刘世勇教授讲解未来全球创新发展趋势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各国愈发重视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分别推出相应的政策配套体系,如激励中小企业发展、加大科技预算支出等,推动国家创新发展。在去年,我国的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高达2.79万亿,与GDP之比达2.44%。在全球创新指数中,中国也从14位上升至11位,成效显著。
刘教授指出,未来全球的创新方向有四个方面:基础科研创新、尖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政策体系创新。他以美国历届政府的相关政策为例,说明了宏观政治环境对创新发展的影响。而在产业发展方面,刘教授又以韩国的三星集团为例,说明了产业组织对创新的影响。最后,刘教授以低调而务实的日本创新为例,指出在日本产业政策体系虽然没有独立的创新产业政策,但其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政策体系从人才战略、技术发展、企业创新等方面,对激励产业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逐渐成长为高新技术大国,这对我国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郭巧瑜
图:中国语言文化中心 孙思琪